2025年9月26日,福建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法学教育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福建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与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协办。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江必新,福建省人大常委立法咨询专家、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原一级巡视员、第二届全省高校“思政教”客座教授许寿辉,福建省法学会办公室主任王慜婧,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千华等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二十余所高校、机关单位、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融合的前沿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由福建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垠红教授主持。她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将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法治福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福建省法学会办公室主任王慜婧为本次会议致辞。她对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向相关单位与人员致以感谢。她指出,成立专委会是落实国家战略、培育智能时代法治人才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四点希望:把握正确方向服务大局、深化跨学科研究融合、创新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协同推动成果转化。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千华代表校方致欢迎辞。他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福建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建设的特色与成效。他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依托相关单位,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育等多方面深化合作。专委会的成立将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推动技术在法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促进跨学科协同及产学研用融合。
福建省法学会办公室主任王慜婧现场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并公布了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随后,福建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启福教授进行发言。他指出,专委会的宗旨为贯彻国家相关战略部署,整合多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数字时代法治建设提供支撑。今后,工作主要围绕五个方面:深化理论研究,引领课程创新;推动跨界协同,促进资源整合;加强师资建设,提升育人能力;促进技术融合,创新教学实践;优化评价机制,科学评估质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由福建省人大常委立法咨询专家、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原一级巡视员许寿辉先生主持,江必新副会长担任主讲人。他表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法律实践形态,同时也为法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专委会应扛起三重使命、实现四大目标。第一,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与挑战,法学教育应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应基于现有的知识体系,加强不同部门法之间的交叉融合,避免出现能力培养单一化,坚决避免学生将人工智能视为“终端处理工具”,始终保持对法律本质的独立思考。第二,要发挥平台聚合优势,构建“技术+法律”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部门法的特点设计差异化课程内容,形成适配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三,要坚守规制底线,实现人工智能的规范应用。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保留机制,始终坚守教育本位的价值引领,持续优化人机协同的教育环境,确保技术创新不偏离育人本质。共同促进专委会成为理论创新的思想高地、实践探索的示范平台、人才培养的桥梁纽带、行业规范的建设力量。
专题研讨环节由,福建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闽江学院法学院教授林安民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吴旭阳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垠红教授,福州大学法学院丁凤玲副教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郑鋆副庭长,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陈志德教授,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李广宇讲师,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商学院法学系杨明勳副教授,仰恩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林媛讲师,福建省律师协会涉外及港澳台专委会副主任、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承正律师等十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主题发言。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与法律学院齐喜三教授、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卢健律师两位专家对专题研讨环节进行点评。
最后,闭幕式由郑启福教授主持。福建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人工智能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翁怡副教授为本次会议作总结发言。她对本次会议主办方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对本次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指出,本次会议围绕前沿主题展开了深度且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为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作为下一届会议的承办方代表,她表示将全力投入、精心筹备,不辜负各方厚望与重托。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福建省在人工智能法学教育领域进入了组织化、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与会法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经过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传统法学教育带来了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模式升级的历史性机遇,也对法律人才的技术素养、跨学科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深化法学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共同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法治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国家输送既精通法律专业知识、又具备科技应用能力的卓越复合型法治人才,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在数字领域的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