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科研获奖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08-03-10浏览次数:16

我院获得三项福建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度我院喜获三项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分别是林旭霞《虚拟财产解析》(论文),张莉《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权利冲突的协调》(论文),李炳安《劳动权论》(专著);同时还获得其它厅局级奖励共7项。 

    

部分科研成果简介:


    

虚拟财产权解析

——以虚拟有形财产为主要研究对象    

林旭霞


    

一般意义的虚拟财产或广义的虚拟财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事物,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既相对独立又具独占性的信息资源。狭义的虚拟财产即虚拟有形财产(或称虚拟物),是对现实环境中有形的物质财富的模拟。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存在天然的联系,并鲜明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因而应当纳入现实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虚拟财产并非知识产权客体,也不仅仅是债权凭证,虚拟财产是具有特定性、独立性的物。    

(本文刊登于《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获第七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李炳安


    

劳动权问题是公民的一项重大民生问题。本书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劳动权基本理论的研究。本章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劳动权的概念、基本性质、基本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劳动赋人权”、“劳动是人们的法定权利”进行了初步论证。

二、劳动权产生的历史背景。本章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对劳动权产生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基础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劳动权产生的必然性和国家保障的紧迫性、重要性。

三、劳动权的主体。劳动权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个方面,并分析了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的权利主体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区别。

四、劳动权的基本内容。本章对作为母体权利的劳动权的子权利体系进行了研究,对公法意义上的劳动权与私法上劳动权利的进行了对比研究。

五、劳动权的保障。本章考察了劳动权保障的世界立法历程,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权保障措施。

(本专著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5年,获第七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其权利冲突协调

杨 立 新   张  莉*

    

内容简介:在民事主体中,连体人在所有的自然人当中为数极少,但他们却是独立地存在着。对于他们的法律人格问题,民法理论较少关注,缺少必要的研究,更缺少立法的规范。本文以连体人的法律人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体人主体资格的分析,探索连体人的法律人格以及相关问题,从而构建连体人个体的人格、权利的全面保护规则。本文指出,凡是具有独立人脑、具有独立的意志以及确定为一定的社会角色的连体人个体,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他们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需要以监护制度予以补正。他们的出生权、分离权在行使过程中会发生权利冲突,需要法律进行协调。

(本文发表于《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获“中国法学会2006年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和 获“第七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